每逢季节交替股票配资导航网,气温波动、燥湿更迭,总有人频频“中招”——鼻塞流涕、喉咙不适、畏寒乏力,成了换季的“晴雨表”。为何你如此“敏感”?中医认为关键在“正气不足”。正气,是身体内在的护卫能力。它充足旺盛,则外邪难侵;若亏虚不足,则风寒暑湿等外邪易乘虚而入。谷方益元提示:不想沦为换季感冒的“易感人群”,学会固护和提升正气才是根本之道!下面就分享几个日常生活中调养正气的要点:
一、食养为基:培土生金,滋养气血化生之源
1. 温润滋养脾胃:
脾胃为“气血生化之源”,是正气生成的根基。换季时饮食宜温和、清淡、易吸收,避免暴饮暴食、生冷油腻损伤脾胃阳气。
常吃:小米、山药、南瓜、莲子、芡实等健脾益气的食材。粥类(如小米山药粥、南瓜粥)易于脾胃运化吸收。
谷方益元推荐小食方: 姜枣茶(生姜2-3片,红枣3-5枚掰开,煮水)温中散寒,鼓舞脾胃阳气,尤其适合晨起或感觉微寒时饮用。陈皮粥/汤(加入3-5克陈皮)醒脾行气助消化。
展开剩余63%2. 适时添点“护卫”:
气虚易感者,可适当在日常汤羹(如鸡汤、骨汤,撇去浮油)或粥品中加入少量温补类食材,如黄芪(5-10克)、党参(10克),取其补益肺脾之气之功,量少即可,长期温和调养胜过峻补。
初感微寒时,一碗热乎乎的葱白豆豉汤(带须葱白3段、淡豆豉一小把、生姜2片煮水)有助于发汗驱寒,扶助正气抗邪。
二、起居有常:顺应天时,固密腠理藏精气
1. “春捂秋冻”有度: 春天气温回升,但寒气未尽,勿急于减衣;秋天气温下降,让身体适应凉爽,但避免受冻。重点在于后背、肚脐、脚踝部位的保暖,防止外邪从这些门户进入。
2. 保证充足且优质的睡眠: “药补不如食补,食补不如睡补”。夜间11点前入睡至关重要,此刻阳气开始潜藏,是人体自我修复、涵养正气的黄金期。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设备,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。
3. 劳逸结合,不过度消耗: 避免过度劳累(包括体力与脑力)、熬夜加班等严重耗伤气血的行为。合理安排工作生活,适当休息。感觉疲倦时,一个小憩(15-30分钟)或闭目养神都是恢复元气的良方。
三、动静相宜:适度运动,流通气血强卫气
1. 选择舒缓柔和的方式: 剧烈的运动大量出汗反而可能耗气。推荐太极拳、八段锦、散步(30分钟左右)、瑜伽等舒缓项目。以身体微微发热、呼吸匀畅为度,贵在坚持。
2. 重点提升“肺卫之气”: 可以每天早晨或空气清新时做几次深呼吸练习(腹式呼吸),吸气时腹部鼓起,呼气时腹部收回。配合简单的扩胸运动,有助于增强肺活量和卫外功能。
3. 简单穴位按摩: 常用拇指按揉足三里(膝盖下四横指,胫骨旁开一横指处)、迎香穴(鼻翼两侧),每穴按揉3-5分钟,感觉微酸胀即可。足三里是强壮要穴,迎香能护卫鼻窍,助益正气抵抗外邪。
四、情志安宁:内守心神,正气自存
• “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”。中医认为过度的忧思、焦虑、紧张、恐惧等情绪会损耗正气(即“七情内伤”)。
• 学习自我减压,保持心境平和乐观。多接触自然,培养爱好(如园艺、阅读、听音乐),保证社交愉悦。
• 避免久居密闭、空气污浊的环境股票配资导航网,勤开窗通风。
发布于:湖南省联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